避孕:怎樣防治宮內節育器的副作用
宮內節育器是一種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裝置多是環狀的,通常叫節育環。節育環對全身干擾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後不影響生育,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簡便、經濟等優點,是最常用的節育用具之一。采用宮內節育環避孕者在我國占40%以上,有效率約為90%。
宮內節育器的副作用、并發癥及防治
「疼痛」 子宮排異性收縮常引起疼痛,特別是在選擇的節育器過大或未放入宮底時,疼痛強烈明顯,應取出或更換一枚較小型號IUD。
「出血」 放器後有少量不規則出血是IUD與子宮壁接觸引起子宮收縮,內膜局部破損所致,無需處理。若出血量多或月經量過多,出血時間長,應警惕伴發感染的存在。必要時將IUD取出,同時給予抗炎治療。
「感染」 術後2~3天感下腹隱痛逐漸加劇,且體溫升高,陰道內有血性排液,明確診斷後,應取出IUD并予以抗感染治療。感染多由于操作不當或放置後未注意衛生引起,所以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一旦合并感染,積極給予抗炎治療。
「子宮壁損傷」 IUD造成子宮壁的損傷可為完全性穿透或部分嵌頓于子宮壁內,多出現在下列幾種情況:
⑴未查清子宮位置與屈度。
⑵操作粗暴:好發于哺乳期的子宮,IUD從宮底尤其二角部穿出。一經診斷IUD異位應及時取出,根據異位位置經腹或經陰道取出。
「節育器嵌頓」 IUD過大、斷裂致IUD部分或全部嵌入肌壁,一旦發現應及時取出。
「脫環和帶器妊娠」 多和術者的技術熟練程度、選用IUD的大小及制作的材料有關。受試者宮口過松、體力勞動過強、過大及放置IUD後月經過多也易造成IUD脫落。IUD未放置到宮底或IUD過小,位于子宮腔的下方或一側,IUD異位及子宮畸形,哺乳期放置均可導致帶器妊娠。若多次脫落或帶器妊娠應勸其改用其它避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