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認為:“腎氣足,百病除”。人體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腎轄五臟(心、肝、脾、肺、腎)之運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作用。
腎虧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
外勞宮補腎法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于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後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松靈活。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每次便後,用搓熱反雙手搓腎臟36次,你會感到腰部發熱;
若你腿腳冰涼、麻痛
可將左腿架于右腳脖子上,20分鐘後,腿腳便會變熱。
每晚再用熱水泡腳
然後按摩兩腿根部的“氣沖”穴,并反復揉擦兩腳心的“涌泉”穴,反復拍打、叩擊、推揉、按摩兩腰出的“腎俞”穴,則效果更佳。
小指頭提水法
手指頭有許多神經末梢,聯結五臟六腑,例如右小指頭通腎,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強壯,開竅于二耳與二陰;左小指頭通膀胱,是人體主持水液的代謝,它通肺、通胃、通腎。常練小指頭提水法可以強腎。日本有些人長期用此法強腎後,70多歲還能生育。
膝蓋逆時針走路法
走圓圈路,靠人體自身練出的功能,就能治好腎虧、腎衰之疾患。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
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復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按摩太溪穴
(位于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適宜癥狀: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腎虛、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增強記憶力、改善聽力及視力、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按摩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按摩關元穴
即丹田,位于臍下四橫指處:
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腹痛、腹瀉、便秘、陽痿、遺尿、頭暈、失眠、痛經等癥。
功能:能讓人恢復青春活力,可治療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性欲減退、痛經、月經不調等癥。
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處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氣、真精凝聚之所,為人體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壽。
按摩耳朵
腎主藏精,開竅于耳。所以經常進行雙耳鍛煉法,可起到健腎壯腰、養身延年的作用。
1)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手摩耳輪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癥。
3)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4)搓彈雙耳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有健腎壯腰之功效。
5)雙手拉耳法左手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後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這一鍛煉還可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6)雙手掩耳法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托後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可聽到“隆隆”之聲,曰擊“天鼓”。此刺激可活躍腎臟,有健腦、明目、強腎之功效。
7)全耳按摩法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8)雙手掃耳法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面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