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大家都不陌生,是很多的情侶或者是夫妻都常會用到的一種用品,那么、避孕套會引起婦科病嗎?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會關注的一個話題,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婦科病?婦科病常見七大癥狀是什麼呢?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預防婦科病?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避孕套會引起婦科病嗎
避孕套是人門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消耗的物品,可是市面上的絕大部分的避孕套中的潤滑劑為甲基硅油。甲基硅油呈弱堿性,在使用過程中與人體親潤性不強,還有不易揮發、不溶于水等性質,使用後不易清洗,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油膩感。因此,使用此類避孕套後,甲基硅油會長期殘留在女性陰道內,在破壞酸堿平衡。當陰道的這種酸性環境受到堿性介質破壞時,女性陰道的正常PH值就會改變,乳酸桿菌的減少大大降低了陰道的自然防御能力,致使細菌大量繁殖,引發各種婦科發炎。
婦科病常見七大癥狀
一、陰道出血
是指陰道、宮頸與子宮的出血,以子宮出血最多見。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不規則或持續性出血,接觸性出血等,出血量可多可少,出血時間可長可短。發生出血的原因很多。生育年齡婦女于閉經後出現不規則子宮出血,應想到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如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等。青春期和更年期出血多為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中年以上婦女出血,可為生殖道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絕經後婦女出血,生殖道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如子宮內膜癌及宮頸癌。其它外傷、生殖道發炎以及血液病均可引起陰道出血。需詳細了解患者的年齡、出血的時間、血量、持續時間、與月經的關係、有無伴發癥狀等。并要問清未次月經和前次月經日期。
二、白帶異常
對於女性朋友們來說,陰道常會有少量的分泌物是正常的,這是宮頸與子宮內膜腺體的分泌物,并混有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白細胞和乳酸桿菌,為無色、無味或蛋清樣,呈酸性反應。一般在經前、排卵期、月經後或妊娠期稍增多。如白帶異常或增多,為黃色、膿性、泡沫狀、有臭味伴外陰搔癢及燒灼痛,以滴蟲性陰道炎、淋病為常見,亦可見于慢性宮頸炎、老年性陰道炎或子宮內膜炎等。白帶呈乳酪狀或豆腐渣樣,常伴有外陰奇癢,多為霉菌性陰道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血性白帶,除見于子宮頸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等良性腫瘤外,應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須注意白帶的色、量、氣味性狀及伴隨癥狀等。
三、盆腔腫塊
最常見的婦科盆腔腫塊是子宮肌瘤與卵巢囊腫,其次為附件炎性包塊與卵巢癌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仔細詢問腫塊發現的時期、部位、大小、硬度、活動度、生長速度、有無壓痛及并發腹痛等。須與妊娠子宮、腹水及慢性尿潴留鑒別。
四、月經失調
伴有月經失調的女性朋友通常會出現月經量的過多或者是過少、閉經、月經不規則、痛經等。主要為神經內分泌失調所致,其它生殖器腫瘤亦可致月經過多。須了解癥狀出現及治療過程。
五、下腹痛
急性下腹痛是婦科急癥常見的主訴,大多為卵巢囊腫蒂扭轉、宮外孕、急性盆腔炎、痛經及子宮內膜腺肌癥等疾病引起。慢性下腹常因慢性盆腔炎或腫瘤壓迫所致。應詳問腹痛起病急緩,發生的部位、性質、程度,有無放射痛,與月經的關係,是否并發其他癥狀如陰道出血、休克、發熱等,既往有無發作史。
六、不孕
應了解月經史、婚姻史及雙方過去有無慢性疾病如結核、盆腔炎等,作過何種檢查和治療。
七、腰痛、下墜
慢性盆腔炎、宮頸炎、子宮脫垂、膀胱或直腸膨出及腫瘤等,均可引起上述癥狀。
如何預防婦科病
1.鍛煉身體,均衡飲食,不過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2.夫婦雙方都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要注重性器官的清潔。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使用公共場所衣盆、浴池、浴巾等衛生潔具,上廁所前也應該洗手;不濫用不潔衛生紙;排便後擦拭外陰時宜從前向後擦;換洗內褲并放于通風處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專用;內褲與襪子不同盆清洗。洗澡宜用淋浴。
4.人流和生育次數過多也是誘發婦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應避免過多的人流刮宮和生育次數。
5.要定期進行婦科病普查。一般情況下,40歲以下已婚婦女每二年檢查一次,40歲以上婦女每年檢查一次。
6.月經期、流產後30天禁止同房,容易引起盆腔感染及血倒流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甚至引起不孕等。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避孕套會引起婦科病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避孕套中的潤滑劑為甲基硅油,甲基硅油呈弱堿性,會破壞陰道的酸堿平衡,從而導致陰道炎的發生。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如何預防婦科病,希望文章的介紹對大家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