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藥 究竟是致癌還是防癌

  短效避孕藥除了能避孕外,還可降低卵巢癌發生率。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避孕藥的好處可能并不限于如此。研究表明,長期服用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兩種癌癥的發生率,且和患者是否采取相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無關。

  這項發表在2018年1月18日《JAMA Oncology》(美國醫學會雜志 腫瘤學)上的研究發現,服用10年以上避孕藥的女性,卵巢癌的發病風險降低了40%。而在調查分析中發現,這在所有的人群中獲益率是一致的(包括吸煙和肥胖者)。而對於子宮內膜癌,研究人員發現避孕藥對於那些抽煙和肥胖的女性來說獲益更大。吸煙婦女口服避孕藥時,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下降了53%。而肥胖女性獲益更大,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降低了64%。但同時,另一篇文章卻似乎揭示了避孕藥不為人知的風險,這個結論將能否繼續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避孕推到了風口浪尖。

  2017年12月7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篇丹麥前瞻隊列研究報告顯示:使用過或者曾經使用過新型激素避孕藥的女性與既往從未使用過的女性相比,乳腺癌風險顯著較高,180萬女性平均隨訪10.9年期間發生了11517例乳腺癌。總體增加絕對值為每10萬人年13例,或者每7690例使用激素避孕藥1年的女性大約發生1例乳腺癌。

 短效避孕藥避孕效果好

  大部分短效口服避孕藥中都含有孕激素和雌激素,如復方口服避孕藥。而有些則只含孕激素,如單孕激素避孕藥。復方口服避孕藥在服用之後,有可能會出現類似懷孕的現象,然而這并不是真正的懷孕。復方口服避孕藥可以暫時阻止卵巢排卵,同時會使宮頸黏液變稠,令精子難以進入子宮。單孕激素避孕藥主要避孕原理是抑制排卵和使宮頸黏液變稠。但是,沒有雌激素的協同作用,可能導致點滴出血的發生率增加。

  正確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是目前避孕方法中最可靠的。除了禁忌證以外,短效口服避孕藥在生育年齡都可以用。也有醫生將它用于調節月經、治療痛經、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的治療。

 致癌防癌不能一概而論

  流行病學研究已經顯示,短效避孕藥是一種可逆的避孕方法,停藥之後生育能力即可恢復。停藥後當月即可懷孕,無須等待3~6個月。妊娠前服藥的婦女,所生嬰兒的出生缺陷發生率沒有增加。早孕期間無意服用了短效避孕藥的婦女,致畸作用也沒有上升。

  對於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的爭論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單用雌激素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乳腺癌增加的罪魁禍首是孕激素,而且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如果改用天然或者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就不會出現或者很少出現這類問題了。

  目前或最近使用激素避孕藥的女性與從未使用過激素避孕藥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風險較高,而且該風險隨使用時間延長而增加,風險增加的絕對值不大。且相較其能大幅減少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來看,其收益還是可觀的。所以,短效口服避孕藥應該是適齡女性避孕方式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醫生有五個注意提示

  短效口服避孕藥的避孕效果接近99%,前提是按時吃藥、不漏服。如果漏服,應咨詢醫生後再服用。如短期內就醫困難,可按以下方法操作:漏服後除按規定服藥外,應在24小時內加服1片,并為避免因漏服藥物而造成意外懷孕。漏服或者自行停藥期間,需要同時采取其他非激素避孕藥措施。

  第一次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建議在月經周期的第五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21天或者每天都服用(具體服用方法請遵醫囑)。第一次使用該種方法避孕時,服藥的第一周因藥物還未完全起效,請使用其他方法避孕,如工具避孕(避孕套)。

  哺乳期、抽煙,近期得過深靜脈血栓、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屬于高風險人群,禁止使用。既往有急慢性肝功能異常,且復查未恢復正常,存在肝臟良性腫塊或者惡性腫瘤,有偏頭痛病史伴有局灶性神經癥狀者,也屬于短效口服避孕藥的禁忌證。

  除了降低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發病率之外,口服短效避孕藥還有調節月經周期,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痛經等作用,請在咨詢專科醫生之後使用。

  建議避免使用緊急避孕藥避孕。緊急避孕藥因含有大量激素,會造成月經周期紊亂。且緊急避孕藥的避孕效果也只有85%,還會大大增加宮外孕的風險。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性知識點點讚-兩性關係,兩性教育資訊網 » 口服避孕藥 究竟是致癌還是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