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也就是17億人左右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缺鐵性貧血最多,有10億人。在腎病治療中,貧血也是一個讓醫生和患者都非常頭疼的事情,甚至頗有些經驗豐富的腎病專家經常感嘆:腎病不難治,前提是控制住了貧血!
腎性貧血的危害有什麼?
貧血後氧氣就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各處,會影響全身。其中以下三方面比較重要:
1.腎性貧血會讓身體部分臟器缺氧、心率加快、心臟做工增大、左心室肥厚,加重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
2.長期貧血會導致卵巢或睪丸內分泌功能減弱;
3.最嚴重的是會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從而使感染機會增加,嚴重時危及生命。
腎病病人為什麼會貧血?
雖然從總體來說貧血的原因主要是缺鐵,但在腎病中,貧血的主要原因卻不是缺鐵,而是腎臟受損導致的促紅細胞生成素下降。
另外,腎臟受損後,體內大量毒素讓紅細胞壽命降低會導致貧血;還有因為蛋白攝入不足,並且尿蛋白流失過多,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還有……算了挺亂的,直接上圖:
大家長按可以保存圖片方便隨時查閱,過目不忘者請無視。
那么如何治療呢?
1.口服。可以按需要口服雄激素、氯化鈷、鐵劑。貧血的時候,經常會有胃部不適和糞便變黑的經歷。服用鐵補充劑可以緩解胃不適(同時胃部不適會減少鐵的吸收量)。維生素D有助于人體吸收鐵的能力,所以服用口服鐵補充劑和橙汁是有益的。
2.注射。有時口服鐵劑效果緩慢,因為身體每天只能從胃腸道吸收最多6毫克鐵,這時就要按不同情況肌肉注射苯丙酸諾龍、丙酸睪丸酮。在許多情況下,病人會虧損超過1000毫克的鐵,需要數個月來補鐵,這時要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讓紅細胞生成率增加,以保證足夠的鐵。
3.輸血。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輸的,只有貧血嚴重、心血管不穩定的情況下才應該輸血來應急。這只是治標,過早輸血的話,輸了還得繼續貧血,不會改善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