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和高血壓到底有何關係?

  很多人覺得高血壓和腎病是扯不上關係的,其實呢,高血壓與腎臟病關係密切,還常常“形影不離”。

  腎病和高血壓到底什麼關係

  我們大家都知道,腎臟通過生成尿液來排泄身體內的廢物,而尿液是由腎臟內的血液通過壓力壓出來的。因此,腎臟是身體內血壓最高的部位,也是血壓高的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的臟器。

 研究證明

  高血壓可引起高血壓腎病和腎動脈狹窄,已成為尿毒癥的重要病因。高血壓腎病患者大多沒有明顯不適,只有通過一些特殊檢查才能診斷,因而早期多被忽視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間。

  另外,血壓高時,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僅代表腎臟的病變,同時還提示了全身血管的病變,對心臟病和中風等有很好的預測作用。

  人們常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腎病早期盡管微量白蛋白尿看似毫不起眼,但這如同千里之堤上小小的蟻穴,任其發展則後果不堪設想,可導致腎衰竭,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才能維持生命。治療早期階段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只要服用合適的降壓藥物,如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安博維,就有可能減少甚至消除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掐斷”從早期腎病到晚期腎病的自然病程,從而極大地減少發展到晚期腎病的風險。

  當腎臟或腎臟血管有病變時,腎素的分泌量就會驟增,使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小動脈阻力增加,高血壓也就接踵而至。這種高血壓的發生率、持續的時間及血壓升高程度與腎臟損害程度、病理變化相關。

 患急性腎炎時

  血壓升高持續的時間較短(一般為2~3周),血壓可恢復正常。

  患慢性腎炎時

  血壓升高持續時間較久,且較恒定不易恢復。當腎發生病變時,前列腺素合成分泌減少,而腎素分泌卻極度增加,二者平衡失調導致血壓升高。

  腎臟病,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是高血壓最常見的繼發性原因。

  不管是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引起了腎臟病,對血壓的控制都有特殊要求。患者必須選擇那些既能有效降壓又能保護腎臟的藥物。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腎動脈狹窄、腎功能下降,一些降壓藥不適合運用或要減小用量;蛋白尿較多的患者,降壓的要求更高,血壓必須控制在17.3/10.7千帕(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性知識點點讚-兩性關係,兩性教育資訊網 » 腎病和高血壓到底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