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中藥

  腎的精、氣、陰、陽虛衰不足,即可稱為腎虛,腎虛又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指的是腎的本質而腎陽指的是腎的功能。主癥是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更會有以下諸癥: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顴紅潮熱、盜汗、咽干、男子陽強易舉,遺精早泄,婦女經少、經閉、崩漏、不孕、尿短黃。腎陽虛主癥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諸癥為:精神不振、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陽痿早泄、遺精,精冷不育或宮寒不孕,帶下清冷,小便清長,夜間多尿,小便點滴不爽,小便不通,下利清谷。

  補腎的中藥有哪些種類:

  鹿茸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等作用,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泄,婦女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疼痛,筋骨無力等癥。成藥中參茸三腎粉、龜齡集、龜齡丸等,鹿茸均為主要成分。根據現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膠質、磷酸鈣、碳酸鈣等,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可增進性腺功能,增強機體代謝,消除疲勞;促進潰瘍和創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進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0.6克–3克。

  仙靈脾也稱淫羊藿,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用于陽痿,婦人宮冷不孕,腎陽虛性高血壓,更年期癥候群,腰膝無力,牙齒松動,頭發脫落以及風濕筋骨疼痛等癥。根據現代研究,仙靈脾主要含有淫羊藿甙等,仙靈脾提取液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能促進精液分泌、降血糖;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并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5克–15克。

  肉蓯蓉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用于陽痿早泄,婦人宮冷不孕,帶下血崩,小兒麻痹後遺癥以及老年虛弱,病後、產後腸燥便秘者。根據現代研究,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和結晶性中性物質,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并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30克。

  菟絲子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遺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癥。成藥中滋補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絲子均為主要成分之一。根據現代研究,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A樣物質,動物實驗有收縮子宮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15克。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實習編輯:劉錦浩)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性知識點點讚-兩性關係,兩性教育資訊網 » 補腎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