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不是真正的發炎,而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慢性腎炎經常使得患者生活在痛苦之中,專家指出除了接受治療之外,預防疾病惡化可從生活衛生、飲食調節、防止感染等方面來考慮。從而避免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等并發癥的出現。
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慢性腎炎為本虛標實之候,本虛主要是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及氣血陰陽的虧損;標實主要是外感、水濕、瘀血、濕熱、熱毒等病位在腎,病變特徵為腎體受損,腎用失司,以致腎臟主水、封藏等功能減退,出現水腫、腰痛、尿濁等癥狀,病變趨向是按虛損勞衰的進程發展。病機特點要抓住正虛與邪實的比重:肺、脾、腎三臟的主次;急性期與慢性期的特點;水、血、氣三者的失調狀況等4個方面。急性期以邪實為主,如風寒、濕熱、風濕等,病位在肺。腎性水腫的慢性期以正虛為主,邪實為輔,臟氣以脾、腎為重心,氣、血、水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水病可致氣滯血瘀,氣滯血瘀又礙水的運行,如此反復,形成本病的復雜性。
中醫認為三臟失調導致慢性腎炎”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4/20160411144205210.jpg” />
腎陰不足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關鍵環節,貫穿于本病的始終。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如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則造成氣虛血瘀。就慢性腎炎血瘀證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認為因虛致瘀;水停致瘀;出血致瘀;激素致瘀和病邪致瘀是慢性腎炎血瘀證形成的主要原因。血瘀是病變持續發展和腎功能進行性減退的重要原因。標證中的血瘀,不論哪種證型或病變的任何階段均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認為本病應分為氣虛血瘀、陰虛熱瘀、陽虛寒瘀和氣陰兩虛瘀阻型四類。綜上所述,慢性腎炎病機以虛為本,以實為標,正虛邪實,虛實夾雜,而脾腎氣虛兼血瘀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證型。
中醫對於慢性腎炎進行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對癥下藥,雖然說很多的患者病征一樣,但是病發的機制卻不一樣,中醫從根本上進行施治,杜絕慢性腎炎復發的後患,讓慢性腎炎患者全面進行機能的恢復,做到治病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