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了解一下G點,上世紀40年代,德國婦科醫生恩斯特·格雷芬貝格發現女性陰道前壁有一個具有催情作用的區域,被後人命名為“格雷芬貝格點”,即大名鼎鼎的G點——性愛中產生性高潮的“神奇按鈕”。然而,很多女性卻沒感覺自己有什麼G點,為此背負上“性冷淡”而深深自卑。
不少人受到一些機構的蠱惑,去做不靠譜的“G點擴大術”。在國際學術界,科學家對G點是否存在一直爭論不休,正反雙方都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始終無法說服對方。實際上有沒有G點的感覺因人而異,性愛時只要適當刺激陰道外三分之一,便可獲得滿意的性興奮度。
刺激G點可觸發“潮吹”?
所謂G點,通常指女性陰道內一小片形如豆子的區域,位于陰道前壁2.5~7.6厘米處(另一說法為5~8厘米處),在陰道開口與尿道之間,深度約在1厘米左右。
一些女性聲稱,G點受到刺激後可產生強烈的性興奮,進而到達性高潮,甚至出現陰道射液現象,即“潮吹”——美國和加拿大的調查顯示,82%自認有G點的女性出現“潮吹”現象。“潮吹”是陰道敏感區域受到刺激後,肌肉不由自主收縮,周圍腺體分泌物增多,同時產生性快感的過程,因此所謂G點在功能上與男性的前列腺有點類似。
盡管很多女性相信這個性高潮的“神奇按鈕”是存在的,卻不清楚其具體定位。臨床上有一部分女性的確有這樣的反應,但是G點是客觀存在還是心理作用還不好說,因為人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聽別人說有,自己就可能感覺有了。
的確,對於G點是否獨立存在的結構,幾十年來醫學界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科學家對G點是否存在一直爭論不休
正方:G點是陰蒂的延續
夫妻性生活時,大多數人要用手或陰莖摩擦女性陰蒂外露的包皮部分才能產生性快感,進而出現高潮反應,即“陰蒂性高潮”。與之相對的是“陰道性高潮”,即少數人僅僅刺激陰道就能產生高潮反應,這最早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現,陰道前壁實際上是陰蒂的一部分,所謂G點其實是泛化的陰蒂。有學者認為,“陰道性高潮”與“陰蒂性高潮”實為相同的生理反應。
意大利拉奎拉大學的研究發現,一些有“陰道性高潮”者的陰道前壁組織比較厚。法國的研究人員在一些女性進行性愛時用超聲波檢查陰道,聲稱發現了G點存在的生理學證據。美國婦科醫生亞當·奧斯特贊斯基解剖了一名老年女性的尸體,聲稱發現陰道壁的第五層與第六層之間存在一些葡萄狀的“勃起組織”,認為其承擔了G點的功能,但一具尸體顯然缺乏說服力。
反方:G點是主觀臆想產物
目前神經科學的研究沒有發現G點部位的神經末梢密度比周圍更高。G點在解剖學上無法定位,還找不到它的組織結構特點跟周圍不一樣,而超聲檢查的發現只是間接的證據。意大利婦科專家溫琴佐·普波認為,G點的概念根本不成立,所謂“陰道性高潮”沒有任何科學依據。